镇坪县华硒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马铃薯黑痣病的危害与防治

马铃薯黑痣病的危害与防治

发布时间:2021/11/3 16:17:23点击率:0
镇坪县华硒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讯:马铃薯黑痣病的危害与防治

一、分布与危害‍

马铃薯黑痣病又称立枯丝核菌病、丝核菌溃疡病、茎基腐病和黑色粗皮病。该病为典型的土传和种传病害,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马铃薯黑痣病分布广泛,属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各马铃薯主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其是在我国北方一作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以及内蒙古西部等地区发生普遍,发病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进一步加大,许多马铃薯主产区由于无法实现轮作倒茬而致使该病害的发生与危害日益严重,已严重影响了薯块的外观和商品价值,引起了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和农民的高度重视。一般田块黑痣病发病株率为5%~10%,但发病严重的地块可达到70%~80%。

二、症状‍

马铃薯黑痣病主要侵害马铃薯的幼芽、茎基部及块茎。

马铃薯幼芽被侵染后,幼芽顶部出现褐色病斑,生长点坏死,阻滞幼苗生长发育,有时也从基部节上再长出芽条,其叶片则逐渐枯黄卷曲,造成田间出苗晚或不出苗,出苗的幼苗长势衰弱。

马铃薯黑痣病在苗期主要侵染地下茎,地下茎上岀现指印形状或环剥的褐色病斑,薯苗植株矮小,顶部丛生,严重时可造成植株立枯,顶端萎蔫,顶部叶片向上卷曲并褪绿。在近地表的地上茎表面,往往产生灰白色菌丝层,其上形成担孢子,茎表面呈粉状容易被擦掉,粉状物下面的茎组织正常。地下茎发病先产生红褐色长条形病斑,后逐渐扩大,茎基全周变黑,表皮腐烂。

匍匐茎感病,产生淡红褐色病斑,匍匐茎顶端不再膨大,不能形成薯块感病轻者可长成薯块,但非常小;也可引起匍匐茎丛生,严重影响匍匐茎形成薯块和薯形,受侵染植株根的数量明显减少。

在成熟的块茎表面形成大小、形状不规则,坚硬,土壤颗粒状的黑褐色或暗褐色菌核,一般菌核下面的薯块组织完好。

三、防治技术‍

由于马铃薯黑痣病是典型的土传和种传病害,在实际防治中有很大难度。其防控主要以农业措施加轮作和清除病残体为主,辅以必要的化学和生物防治。

1. 农业防治

轮作

由于菌核能长期在土壤中越冬存活,可与小麦、玉米、大豆、多年生牧草等作物倒茬来降低土壤中的病菌数量,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制,避免重茬。

加强田间管理

应选择地势平坦,易排涝的地块,以降低土壤湿度。适时晚播和浅播,土温达到7~8℃时适宜大面积种植,促进早出苗,减少幼芽在土壤中的时间,从而减少病菌的侵染。一旦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在远离种植地块处深埋,病穴内可撒入生石灰消毒。

种薯挑选

选择无病、表面光滑、大小一致的种薯。

2. 化学防治

种薯处理

为防止种薯带病和土壤传染,每播种100个薯块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30~50mL、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50mL或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100~200mL等药剂稀释后拌种井冈霉素也可防 治黑痣病,播前用种块重量0.3%的药剂均匀处理块茎能取得好的防效。

垄沟喷药

种薯播种后覆土前,用25%嘧菌酯悬浮剂喷施薯块和土壤,每667m-用量60~80mL,然后覆土。

3. 生物防治

尽管针对立枯丝核菌生防菌的研究已经不少,例如康宁木霉、具钩木霉和一些放线菌对立枯丝核菌都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但在生产上仍无大面积使用的报道Homma研究表明,荧光假单胞菌等根际细菌对马铃薯块茎进行细菌化处理,可防止马铃薯块茎上菌核的形成,从而起到一定的防病效果。






来源: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
免责声明:文章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


上一篇:土豆的作用及功效,土豆怎么做好吃下一篇:没有了

联系我们

  • 公司名称:镇坪县华硒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 联 系 人:张玉仁
  • 固定电话:09158078880
  • 联系电话:17719690111
  • 电子邮箱:17719690111@189.cn
  • 所在地区:陕西-安康-镇坪县-华坪乡-尖山坪村
  • 详细地址: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华坪镇尖山坪村
  • 邮政编码:725605
  • QQ号码:308641809
  • 公司网址:http://ml.yl01.com/shangpus/zphxny/
用手机扫一扫
网站名称:镇坪县华硒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农高会网展]  [管理入口]
数字镇坪 提供云服务技术支持
镇坪县华硒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