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坪欣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种植技术>茶树病害--茶树紫纹羽病

茶树病害--茶树紫纹羽病

发布时间:2022/2/17 16:58:30点击率:0

  茶树病害--茶树紫纹羽病

  症状

  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根部及根颈部。发病初期病部生有纤细的紫红色菌丝,后根部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棍表面产生紫褐色根状菌素,其上有时可见紫红色半球状菌核或在根部或茎基部产生一层紫红色绒状物,表皮变黑或腐烂。发病轻的枝叶略呈黄绿色,发病重的全株干枯而死。 病原 Helcobasdu opa Tanaka Jacz..称桑卷担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该菌1890年日本田中延次郎定名为H.opa Tanaka,1909年爪哇雷西巴斯凯把属名改为隔担耳菌属,1919年日本泽田谦吉发现该菌不形成球形的前担子囊,又将其改回卷担菌属。1987年我国对该菌进行深入研究。该菌有两种菌丝。侵入皮层的称营养菌丝,寄生并附着在表面的称为生殖菌丝。营养菌丝黄褐色,直径5一10μ,粗细不一,生殖菌丝体为紫色。该菌在土壤中呈垂直分布,分布在5—25c土层内,个别可深达1.5,缺氧时发育不好,但可存活50多天。发育温限8—35℃,适温为27℃。土壤通气性好、持水量60%一70%、pH5.2—6.4最适合该菌繁殖。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束或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病残组织中越冬,该菌在土中可存活3—5年。土壤中的菌核或菌索在条件适宜时,病菌长出营养菌丝,侵入新的寄主植物的幼根,后向主根或侧根蔓延。病根表面形成的菌索扩展至树干基部形成菌膜状的子实体,并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多在5—6月份产生。担孢子萌发又产生菌丝,病菌通过灌溉水或雨水、农具使土壤中的菌核及残存在病根里的茵丝与新寄生的根系接触进行传染。也可通过茶苗、桑苗、果树苗木、薯块及花生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该病在地 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以及有机质含量高的茶园中发生较重。土壤过干发病也重。7—8月雨水偏多,旬降雨量高于50,利于该病发生。此外前作为甘薯、花生、桑树及果树的茶园易发病。

  防治方法:

  (1)新建茶园,最好选用无病地块。

  (2)选用无病苗木。注意剔除病苗,必要时苗木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根30分钟。后再栽植。

  (3)加强茶园管理。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改良土壤。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或积水。发现病株马上挖除,连细根一起挖除,集中烧毁,并对病穴淋浇43%福尔马林20一40倍液,后盖土、铺草覆盖24小时,隔10天后再浇灌一次,也可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

联系我们

  • 公司名称:镇坪欣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联 系 人:石先生
  • 联系电话:18891550888
  • 所在地区:陕西-安康-镇坪县-牛头店镇-国庆村
  • 详细地址:镇坪县牛头店镇欣陕农业科技小石茶产业园
  • 公司网址:http://ml.yl01.com/shangpus/zpxsny/
用手机扫一扫
网站名称:镇坪欣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农高会网展]  [管理入口]
杨凌农交所 提供云服务技术支持
镇坪欣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