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县特产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南郑百科 > 南郑风土民情

南郑风土民情

汉山樵歌

汉山樵歌旋律明快、高亢有力,乡土风味浓厚。南郑山区一带群众很爱唱。说起汉山樵歌,还有一段传说。 
相传,这里先前林深山大,山民都以打柴为生。他们早出晚归,终年辛苦不得温饱。一天观音菩萨去赶蟠桃会路过汉山,见山民们非常辛苦,便降下祥云来到山腰,变成一位漂亮的红衣姑娘,走到樵夫们面前,关心地问,“你们这么劳苦,怎么不唱支歌来高兴高兴?”樵夫们说:“我们缺吃少喝,终日打柴糊口,那有闲情唱歌!”观音菩萨说:“我教你们个法儿”。樵夫们问:“什么法儿”?“以我为歌,我唱一句,你们唱一句。”说完唱道:“远看贤妹身穿红,手中提个画眉笼,要问画眉卖不卖,光卖画眉不卖笼。”樵夫们唱了一阵,马上感到来了精神,浑身轻松了许多。当他们再看时,红衣姑娘已不见于,只见头上一片祥云向东飘去。樵夫们情不自禁地唱道:“远看贤妹长得俊,胜过南海观世音,只要见着贤妹面,浑身上下添精神”。

从这以后,樵夫们一边唱歌,一边打柴,独唱,对唱,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汉中风情。

协税社火

 

 

       协税社火,以:“雄、奇、险、趣、美、斗”特点惊美于世。其扮妆优美逼真、摆架惊险刺激,精神内涵积向上、表演内容情趣盎然、孔武雄壮,在普通“地社火”、“背芯子”(背社火)的基础上增加了铁制“T”、“L”、“Y”形等造型巧妙的芯子架,做成“悬台社火”。根据社火剧情的需要由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童男玉女或青少年和大姑娘扮成古戏曲的人物形象,将芯子巧妙地藏在演员的长袍大袖和裤腿内,只见演员不见“芯”(芯子),在摩肩接踵、水泄不通的协税古镇的上、下街上,亦步亦趋、一摇一晃地进行表演,宣扬爱国节孝、和谐相处、团结互助的文明精神。到了正月十五、十六、十七三天,协税古镇更是热闹非常。  
       协税悬台社火,主要表现在芯子架往往是三五层重叠起来(有多至五六层者,惊险异常),有十几米高,多层钢架上迭次饰立戏剧人物造型,小演员像玩高空杂技——叠罗汉似的“悬”在空中。当芯子车“走”起来的时候,演员们在欲走还停的“芯子车”上摇摇摆摆、前俯后仰,身上的长袍大袖随风飘荡,显得尤为惊险。时而间杂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铿锵的锣鼓声,伴着熙熙攘攘左挤右撞的人流,不时上演着摇摇欲坠、“欲掉还在”的有惊无险的一幕,让人既感到刺激,又不由得为匠心独具的社火造型设计和表演功力所折服,逗得人们惊叫声、笑谈声不于耳,欢声笑语霎时在古老的街道上漫延开来……

       纵观正月十五、十六、十七的协税社火表演,那上、下街各显风采、竞相争奇斗艳的社火表演,伴着人们过年的喜庆和欢歌笑语,荡漾辉映在古街村院,给人以欢愉、绮丽、活泼、轻松的一种美感,丰富动人的情节、诙谐幽默的表演,也展现了汉中人民乐观向上、勤劳质朴、热爱生活的性格特征。

南郑山乡牛马会

“二月二龙抬头,收拾褡裢线兜兜;牛马会上走一走,一年农事不用愁”。这是南郑县乡村流传的“牛马会”歌谣。 
从每年农历二月半开始,南郑县的南海、红庙、黄官、青树子、新集、喜神坝、元坝等地,一个接着一个逢会;直到四月中旬,三夏农活开始才完。“牛马会”是以买卖牛、马及其它牲畜为主,以农具、农产品、日用生活品为副的交易会。会间有戏剧、杂耍及民间“社火”助兴。如新集镇的古会,除本地区各县的人之外,还有四川、湖北、甘肃等邻省的商贾和农民。影响之大,交易之广,来人之众,为全县“牛马会”之。
三月古会,来历已久,它既是农民春耕、 “三夏”的“备战会”,也是本地区牲畜、农民及其它生产资料的“调剂会”。对促进农业生产,山货流通,解决农民的物资余缺,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受群众的欢迎。

本栏目其他信息

更多>>

美丽南郑

更多>>
网站名称:南郑县特产网  [农高会网展]  [管理入口]
杨凌农交所 提供云服务技术支持
南郑县特产网 © 版权所有